-
黄帝的两次战争
2025-10-18 16:30:45
价值?没错,就是价值!
他意识到,唯有让自己变得有价值,才能在这残酷的世界中存续下去。只要还有可资利用的价值,他就还有一线生机。
为此,他决定寻找一个代理人,他深知这是一场赌博,当权力一旦被授权,就会像脱缰猛兽,不再受自己的控制。
可如今的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!
与其等死,不如放手一搏。
通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观察,神农氏心中有了人选,这个人就是来自少典部落的轩辕。
少典部落在那时还是一个比较弱小的部落 ,神农氏认为相比其他部落来说轩辕更好控制。
恰好,轩辕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,少典部落被各大部落环伺,夹缝求生。
如何在不被猜忌的情况下发展壮大,这是轩辕面临的难题。
面对神农氏抛来的橄榄枝,轩辕在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,一个可以让自己部落摆脱困境、实现救亡图存的重要转折点。
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借此走到权力中心,重塑联盟秩序,让华夏各民族相互融合。
对于这场交易,双方出乎意料地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。
然而,随着轩辕与神农氏的深入接触和逐步了解,他逐渐注意到神农氏所面临的困境。
这残酷的现实仿佛一桶冷水,浇灭了他最初的期待。
轩辕没想到,这个看似可靠的靠山,竟然有着如此多的不稳定因素。
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,权衡着利弊。虽然神农氏的状况远不如他最初所想象得那么理想,但轩辕也明白,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,任何一点援助都可能成为部落生存的救命稻草。
经过再三思量,他最终决定接受这份合作,尽管它并不完美,但至少能为部落带来一线生机,聊胜于无。
“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。诸侯咸来宾从。而蚩尤最为暴,莫能伐。”
于是他开始习兵练武,联合那些弱小的部落。
其他小部落的首领也很明智,知道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,选择自保的方式。
在那个纷乱的时期,只有抱团取暖,才有生存的机会。
轩辕以神农氏为媒介,拉大旗,作虎皮,借势而为!
不久,在他身边集结了很多部落,实力得到大幅提升。
他以维护神农氏为口号,武力讨伐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。
武力的威慑让各诸侯都来归从。
当然,这次“归从”名义上还是“归从”的神农氏。
对于这个结果神农氏很满意,轩辕的壮大会形成一股与另外一方势力—炎帝互相抗衡的力量,从而达到某种相互钳制的作用,而他可以利用这种关系,在制衡中谋求生存与发展。
炎黄二帝
轩辕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,但他比任何人、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,他深知眼下的局势依旧危机四伏。内有强劲对手炎帝,外有强敌蚩尤虎视眈眈,未来的每一步都需谨慎小心,不容有失!
尤其是蚩尤,他在各方势力中最为凶暴,至今无人能够战胜过他。
他的存在对整个部落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。
随着发展,轩辕、炎帝、蚩尤成为最主要的三方势力,各据一方。
“下一个对手是炎帝还是蚩尤?”
这个问题在轩辕心中无数次地盘旋。虽然表面上还要维持和气,但他和炎帝心中都明白,他们之间迟早会有一战。
那,从谁开始呢?
若首战选择蚩尤,无论胜败,自己的部落都将元气大伤。考虑到与炎帝部落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,自己实力受损的情况难以掩盖,而这无疑会给炎帝提供趁虚而入的机会。
相反,如果选择炎帝作为首战目标,虽然同样会付出不小的代价,但至少能赢得喘息之机。更何况,蚩尤自大的性格使他不太可能趁人之危。
于是,轩辕将目标锁定为炎帝,下一步便是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!
面对势力不断扩大的轩辕,炎帝感受到了威胁,他的后知后觉,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,他想要改变现状,重新获得诸侯的支持。
然而,由于轩辕得到了神农氏的支持。炎帝的努力徒劳无功。对于这样的局面,炎帝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,但这一做法却适得其反,最终导致诸侯纷纷转而归顺轩辕。
“欲侵陵诸侯,诸侯咸归轩辕。”
这次跟上次不同,上一次还仅仅是“咸来宾从”于神农,大家仍旧可以在一张桌子上吃饭,但这一次,他们却跟着轩辕去吃小灶了。
这就是差异化竞争,你侵凌诸侯,我就修德,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!
轩辕乃修德振兵,治五气,蓺五种,抚万民,度四方,教熊罴貔貅貙虎。
对付炎帝只需要“修德振兵”,而“治五气,蓺五种,抚万民,度四方,教熊罴貔貅貙虎。”是为了对付有战神之称的蚩尤,“治五气,蓺五种”在当时都是妥妥的高科技,不过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验证,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律,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他可以获得比对手更多、更稳定的收成,这是决定部落规模,以及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。
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,轩辕的提前布局,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炎帝与蚩尤。这是他能够成功的先决条件。
“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。三战,然后得其志。”
此时此刻,时间成了轩辕的朋友,他可以等待,但是炎帝已经等不及了。
大战一触即发,幸运的是,他俩都比较克制,交战只限于他们两个部落,并没有使战争扩大化。
经过多次交战,炎帝才心甘情愿的顺服。
这不是一场歼灭战,而是一场征服战。
这一场战争,让轩辕更加强大。
随着炎帝的归附,神农氏的地位却岌岌可危。
这场战争没有让古华夏集团分裂,反而让集团内部更加融合。
第二战,涿鹿之战
接下来,就要对付蚩尤了。
“蚩尤作乱,不用帝命。”
这是一个百试不爽的借口。
蚩尤
要跟蚩尤打仗,就不能托大了,他需要联合各方势力,毕其功于一役。
为此,他从各部落征兵,准备与蚩尤的决战。
在涿鹿之野,双方经过艰苦卓绝的鏖战,轩辕笑到了最后,蚩尤被擒获。
杀掉还是劝降,轩辕根本没有犹豫,谁也不会留一个跟自己势均力敌的祸根在身边,这与胸襟无关!
“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,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,遂禽杀蚩尤。”
随着蚩尤战败被擒杀,他的部落被合并,渐渐与古华夏族融合,形成了新的华夏族。
外敌消灭,神农氏的处境,就变得突兀和尴尬。他作为枢纽的作用越发变得无足轻重。
取而代之,变得水到渠成,从此之后轩辕被尊称为黄帝。
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,代神农氏,是为黄帝。
虽然取代了神农氏,但是统治并没有稳定。
对于不公顺的部落,黄帝亲自率军去征服,他逢山开道,遇水搭桥,马不停蹄的奔走在稳定统治的路上。
他尚未品味到生活的安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天下有不顺者,黄帝从而征之,平者去之。披山通道,未尝宁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