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《诗经》植物:“薁”是野葡萄还是郁李
2025-10-05 04:08:51
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“六月食郁及薁”中的“薁”,现代的文字工具书有的只有一种解释,即“蘡薁”,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:“落叶藤本植物,枝条细长有棱角,叶子阔卵形,有三到五个深裂,圆锥花序,浆果黑紫色,可以酿酒。茎的纤维可以做绳索。”《新华字典》:植物名,即蘡薁,葡萄科葡萄属,蔓性藤本植物。幼枝有角棱及绒毛。叶大,边缘有浅而不整齐的齿牙。浆果球形,黑色,可食,具止渴、利尿的效果。”有的两种解释,如,《辞海》:①《诗·豳·七月》“六月食郁及薁。”《毛传》:“薁,蘡薁也”。见“蘡薁”。蘡薁:植物名。木质藤本。果实黑色,可酿酒并入药。②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·上》“隐夫、薁、棣。”颜师古《注》:“郁,即今之郁李也。”再如网上《汉典》:①〔蘡~〕见“蘡”。②即“郁李”,一种落叶小灌木,似李而形小,果味酸,肉少核大,仁可入药。亦称“唐棣”。
现代的《诗经》译注本解释也不一致,如《诗经今译今注》:“薁,郁李。”《古诗文网》:“薁:植物名,果实大如桂圆。一说为野葡萄。”
以上解释都有古籍根据。
薁,《说文》:“嬰薁也。”;《毛传》:“郁,棣属;薁,蘡薁也。”《广雅》“燕薁、蘡舌也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“葡萄”条目下有“蘡薁”介绍,释名说蘡薁就是《毛诗》中的燕薁、《广雅》中的婴舌,《唐本草》中的山葡萄,俗称野葡萄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恭曰:蘡薁,蔓生,苗叶与葡萄相似而小,亦有茎大如碗者,冬月唯叶凋而藤不死。藤汁味甘,子味甘酸,即千岁虆也。”“時珍曰:蘡薁,野生林墅间,亦可插植蔓,叶、花、实与葡萄无异,其实小而圆,色不甚紫也。《詩》云六月食薁,即此。”
明代徐光啟《农政全书·野葡萄考》(野葡萄):“俗名烟黑,生荒野中,今处处有之,茎叶及实倶似家葡萄,但皆细小,实亦稀疏,味酸。”
当代的中草药典籍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和《中药大辞典》也都说“蘡薁”是《诗经》里的“薁”,《广雅》里的燕薁、蘡舌,《唐本草》中的山葡萄,《救荒本草》中的野葡萄藤和烟黑。《中国植物志》说今之葡萄科葡萄属的蘡薁,就是《尔雅》中的蘡薁(未见《尔雅》里有蘡薁种名,《尔雅》疑是《诗经》之误)。
蘡薁又叫野葡萄、华北葡萄。木质藤本,较葡萄细瘦。嫩枝密被蛛丝状绒毛或柔毛,以后脱落变稀疏。叶片3-5深裂或浅裂,幼叶下面密被蛛丝状绒毛和柔毛,老叶变稀疏。花、果极似葡萄而小(大如黄豆),成熟时紫红色,味酸微甜;其嫩茎味酸。老家沂蒙山叫“烟藟”,小时候常摘食其果,有时还掐其嫩茎嚼啜其酸味。
上述文字工具书关于“薁”的介绍,有的所指并不是蘡薁。
《齐民要术》:“薁,《說文》曰薁蘡也,《广雅》曰燕薁,蘡薁也。《诗义疏》曰,蘡薁实大如龙眼,黑色,今車鞅藤实是。”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认同《齐民要术》之中解释,认为《毛传》说郁是棣属;没说薁也是郁属。“薁”是从草(艹)。
《诗义疏》即陆玑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。现本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没有《齐民要术》所引《诗义疏》释蘡薁一条。“車鞅藤”,后人有的解释为“野葡萄”或“山葡萄”,没有根据。野葡萄或山葡萄的果实都比龙眼(桂圆)小的多。陆玑所说不知所指。
“薁”在《说文》和《集韵》里读“奥”,《韩诗》“六月食郁及薁”作“六月食郁及奥(蒮)”。又据《康熙字典》,“《唐韵古音》引《诗》食鬱及薁,亦读作奧(蒮)”;又,读“奥”时是草名,不知与陆玑所释“薁”有没有关系。
展开全文
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“隐夫,薁棣。” 颜师古《注》:“薁,即今之郁李也。”
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郁,一名雀李,一名车下李,一名棣。生高山川谷或平田中,五月时实,言一名棣,则与棣相类,故云棣属。蘡薁者,亦是郁类而小別耳。”
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》:“刘稹《毛诗义问》云(郁):其树高五六尺,其实大如李,正赤,食之甜,与棣相类,故云棣属。薁者,亦是郁类而小别耳。晋《宫阁铭》云:华林园中有车下李三百一十四株,薁李一株。车下李即郁,薁李即薁,二者相类,而同时熟,故言郁,薁也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 “郁李”释名说,奥李、雀梅、车下李、爵梅、夫移、常棣、郁都是指郁李。
陆机《毛诗疏》释“唐棣之华”:“唐棣,薁李也。一名雀梅,亦曰车下李,所在山皆有。其花或赤或白,六月中熟,大如李子,可食。”释《小雅·常棣》“常棣之华”:“白棣树也,如李而小,正白,今官园种之,一名薁李。又有赤棣树,亦似白棣,叶如刺榆叶而微圆,子正赤如郁李而小,五月始熟,关西、天水、陇西多有之。”崔豹《古今注》指出“陆机以唐棣为郁李者,误矣。”毛晋《毛诗疏广要》也说陆玑弄混了。看来陆玑确实把唐棣和常棣弄好混了。从其对常棣的介绍来看,所指并不是郁李,而是指毛樱桃(见《诗经中的常棣、常、棣》)。
以上或说薁是郁李,或说薁和郁都是郁类而小别。可见,郁和薁是两种很相似的植物。因为很相似,“故同得车下李之名”(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》),故也有郁李之称。
通过以上解释,只要对这类植物比较熟悉者立即就会想到郁李的同属近缘植物——麦李。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注“郁李”说:“李类甚多。京口有麦李。李麦秀时熟,小而肥甛。”《尔雅》:“痤椄,虑李”。郭璞注:“今之麦李。”“虑李”,应该就是薁李,音相近。
麦李是蔷薇科落叶灌木,高0.5-1.5米,稀达2米。麦李的植株形态、叶、花、果、生境、产地等都和郁李非常相似或相近,不熟悉者很难分开。
与郁李和麦李相似的还有欧李,只是果实稍大,成熟期稍晚。
古之豳地在今陕西旬邑、彬县一带,据《中国植物志》和《中国植物图像库》,郁李、麦李、欧李在陕西、河南都有野生。郁李古代就有栽培。
据《中国植物志》,郁李花期5月,果期7-8月;麦李花期3-4月,果期5-8月;蘡薁的果期是6-10月。青岛地区多郁李,沂蒙山多麦李。从我本人拍摄的几百张郁李和麦李的图片来看,青岛地区麦李的成熟期在阳历7-9月,郁李在阳历8-9月。青岛地区因临沿海,庄稼果类的成熟期相对晚些。小时候的记忆,蘡薁的成熟期好像是在秋后。可惜近些年很少见到。
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说”枣酸梨酢,桃榹李薁,落叶半床,狂化满屋。”其中与桃并列相连的“榹”是山桃;那么与李并列相连的“薁”也应该是一种李之类的果树。从这里看,“薁”应该是麦李。从麦李的成熟期来看,也好像更符合“六月”这一时间节点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